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如今人类已进入数字文明。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AI已经在改变整个社会,除了改变生产力,甚至可能会改变生产关系。所以,餐饮行业拥抱数智化是不变的主题。
门店的经营离不开成本和收入两个板块的考量。区别于消费者需求和门店运营角度的分析,本次主题演讲将从供应链的角度来剖析成本和收入的问题。
结合我过去在通信行业、IT行业的从业经验看,食品领域的复杂度不亚于通信行业。
食品领域具有产品链条较长、保质期严格、非标准等特征;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效率、标准、成本等板块都存在不小的挑战。因此,餐饮企业要用数字化技术或者标准化的SOP等等进行业务和企业的管理。
结合我们服务的大量连锁餐饮品牌的案例来看,供应链管理企业为品牌提供的价值,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点展开:
1、品质。供应链要支撑起门店从菜单设计到选品,再至出品整个供应链条的稳定,并且围绕着消费者的喜好,来进行供应链全链条的管理。
2、安全。供应链能够保证从田间到地头到消费的人餐桌的全流程食安溯源,通过严格的食安管控,让食品安全防患于未然。
3、成本。对于餐饮企业而言,供应链还有两个及其重要的作用,即增效和降本。通过供应链管理,餐企的损耗、库存、资金占用等管理板块,都能够获得非常大的改善。
4、服务。供应链强调快和准,尤其是食材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对门店的食材供应保障非常重要。
5、协同。供应链条涉及很多节点,有门店,有第三方服务商,整个链条如何更高效地协同,其实就是供应链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蜀海是基于全品类、全链条、全场景的供应链服务平台,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让餐饮企业的供应链端更安全、更高效,所以我们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第三方的服务主体加进来,一起帮助餐饮企业完成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
这样的愿景是美好的,但想要做好、做到,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和操作,在管理上的难度上非常大。
这几年,蜀海的重点是用数字化技术让全链条做到可管可控。因为一旦有程序要涉及“人”,即便设定了很多的组织、流程、绩效,没有数字化的基础,很难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实时反馈。很多时候,餐饮老板和高管很难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但数字化可以把整个链条的信息实时、透明、准确地传递到高管面前。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
在我看来,数字化链条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张网,这也是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最大差别。
大多数情况下,信息化只解决很多点上的问题,比如财务系统、人力系统、门店管理系统,它往往是瞄准某个点上来处理问题。而数字化会把它们编织成一张网,如果用人体来比喻,数字化相当于人的神经网络,而不只是一只手或者脚,它能把各种节点连接起来,汇成一片海洋。
为什么ChatGPT能出现?就是因为有了数据沉淀。海洋孕育生命,我们大家都认为有了数据沉淀,才有机会诞生新物种,才有机会出现共创的源头。
所以,怎么把门店、仓、供应商工厂、服务商的资源等等,用数字化的方式快捷、透明地连接起来,同样非常重要。
蜀海的数字化始于2011年,在发展过程中,蜀海建立了ERP系统,后来又建立了仓储系统,这些都属于信息化阶段的项目。
到了2017年,我们开始慢慢地自研自建研发团队,通过启动自研SaaS平台规则和底层研发,进而实现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系统的整体提升。
2021年,蜀海供应链基本上覆盖了100%的核心业务,大多数都做到业务在线化,很多在物理世界里发生的事情都链接到数字世界中。
从2022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的战略重心是如何让供应链管理系统产生更大的价值,也就是在数字化、智能化上面做全新的升级迭代。
传统的供应链平台,强调更多的是我有多少买手,我有怎样的能力,我如何让供应资源为我所用。实际上,这些依靠线下的资源,还是点对点的连接过程,未实现网状连接,效率难以保障。
因此,我们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把供应商链接到线上,现在我们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从合同到回款等,全部实现线、为餐饮产品的创新升级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除了把供应商的产品能力线上化,餐饮客户的需求我们也做了创新升级,即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和供应商对接,进而实现在线化的高效协同。
比如我们会通过线上的数据,再结合线下的团队,为客户进行菜单规划、菜品设计、产品的升级,甚至是零售化的包装解决方案,围绕客户的商品主线,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2020年,我们提出了“共研”“共创”“共享”三个理念。对于供应商来讲,如果只是单纯地在线上展示,并不能很好地让客户品鉴到、体验到自己的产品。所以当时我们还在上海打造了线验中心,其核心就希望把食材供应商与客户连接起来。
在上游产业链上,有很多在一个垂直赛道上扎透的供应商,但与客户的链接能力不够强,我们大家都希望把它们联合起来,并且围绕用户场景进行共创,为用户创造出更多差异化的好产品。
通过面向场景的研发、面向场景的共创、围绕着垂直类目扎深扎透,我认为这是行业未来5—10年发展最核心的主题,也是蜀海作为中间连接桥梁的最大价值。
通过线上化的手段,何时检查,到哪检查,检查什么,都可以一目了然,且留有记录,最后还能够正常的看到检查的成果、结果和风险,对于很多问题,我们大家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紧急去解决。
通过数字化的实践,我们还实现了从产地到门店,从田间到餐桌的溯源。一旦不慎有问题产生,我们大家可以快速地追溯到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环节。但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方式,没有全链条的数字化技术,可能即便动用很大的人力,也很难发现隐患在哪里。
近几年,很多餐企不断把自己的内部管理成本颗粒度做细做小,目的是为了看清楚企业的整个成本结构。但往往很多隐性成本是很难被发现、非常容易被忽略掉的,比如损耗、资金占压、库存周转等。本质上,是因为欠缺数字化的基础,导致算不准、算不清。
有了数字化技术后,企业很容易发现员工真正的有效上班时间是多少,甚至还能够正常的看到每一项操作用了多少时间。
当然,这并非是说员工工作不努力,而是表示若企业管理流程的前后衔接没做好,或者是路线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员工在操作上的有效时间不够。
有了数据后,企业就能轻松地察觉缺陷,并及时去调整。以前浪费的资源、多走的弯路,都能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去来优化。
以前在通信领域,我们要求做到99.99%的无故障率,其本质上要求整个网络可管、可控、可监测、可预测。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的提高,来实现餐饮全产业链的可管可控。但现实很难,因为餐饮经营管理的环节太多。
我们现在追求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收货、上架、发货等环节,每个数据都要记录,但光有数据记录还不够,如何让数据不依赖于人去产生同样最重要。因为一旦数据依赖人来产生,有一定的概率会带来造假、数据不实等问题。
上述提及的环节,有些我们已做到了,比如从仓上提货必须扫码,但有些环节我们也还在攻克,比如怎么把数据实时准确、透明化地传递给整个行业。
总而言之,现在的供应链,已经不是一个点、一个仓、一个门店库存的供应链,而是一张网,一定要把供应商、客户、服务商连接起来,让这里面的信息高效对通。只有这样,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损耗等难题才能真正得到优化。
有了神经网络和数据,企业最后还要有一个大脑。我们大家都希望用这样的大脑来构建和链接网上的所有节点,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让数字化发挥最大的价值。
但是,我们也并非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数字化一定是为提升效率、减少相关成本,背后一定是有业务诉求的,这才是企业要数字化的前提。否则,数字化就会变成成本中心,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收益中心、利润中心。
虽然过去三年的疫情为餐饮行业带来了许多影响,但我们依然坚信,未来10年是餐饮发展的黄金十年,餐饮的连锁化率一定会加速提高。市场上有很多餐饮品牌都是从十家店、二十家店发展起来的。在餐饮品牌发展的过程中,蜀海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我们曾经帮助一个做米线的品牌,在成都起家。原来这个品牌所有食材都是从市场上自己采购的。
后来蜀海介入后,我们大家一起联合供应商共创,围绕它的工艺、乌鸡标准、汤的标准,甚至是门店sop出品标准的构建等,设计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大家都知道,供应链是加盟品牌、连锁品牌生命力的长久的保障,让门店越简单、越高效,门店能生存,品牌才有生命力。所以,做了产品标准化之后,我们还通过前置仓快速覆盖了加盟门店的供应。
我们在全国有40多个仓,有了供应的基础,品牌不仅能通过加盟来获得收益,还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
现在,该品牌在全国有300多家店,但此公司只有6个人。其中在供应链方面,只有一个联创和我们对接,其他的还有4个人做招商、加盟方面的对接、签约工作。他们签完合同后,再把后端的事情交给我们来服务。我认为,这是未来很典型的成长型餐饮的模式。
刚才我们说要做全链条、全场景、一站式的服务。我认为,只有通过我们对自身能力建设的提升,才能支撑起行业的整体发展。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
蜀海的核心只有三件事:修路、架桥,最后通车。修路指的是通过全国的冷链服务网络,提供冷链和仓配服务,同时我们又有全国的中央厨房和前置的在销地的生产能力。以往央厨做了太多工厂应该做的事情,未来我们的央厨会和供应商的工厂形成有效的联动,让产业链效率最大化。
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能力、产品能力为餐饮客户、团餐客户、零售客户找到行业里优秀的供应商,我们也会联合万米深的供应商打造好的产品推荐给客户。我们大家都希望未来能打造出“蜀海百川”这样的数字化线上线下联动平台,让产业链更高效地去互动和协同。
(本文整理自蜀海供应链总经理龚力在“2023中国餐饮产业峰会”上的演讲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