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食品安全关键环节13年餐饮管理企业
助力传统食堂转型升级,提供智慧食堂承包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菜品展示 > 特色风味

特色风味

2024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来源:特色风味
  • 产品详情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直接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为牵引,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抗大灾、惠民生、化风险,圆满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指标进位争先,增速稳居全国前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1863.8亿元、增长6.4%,高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7.6%、5.9%、10.4%,增速居全国第4位、第7位、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9%。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量齐升、效速兼取,保持了“十四五”以来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

      ——能源开发多点突破,潜力优势加速释放。煤炭产能达到1.17亿吨、产量6160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2865万吨和285万吨。环县发现储量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原油产量、加工量分别达到1165.6万吨、1466.5万吨。发电总装机突破8000万千瓦,发电量2112.9亿千瓦时。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总量突破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61.3%、居全国第2位,开工8个抽水蓄能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第3位,风光大省加快迈向风光强省。

      ——如意甘肃火爆出圈,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87.8%和312.9%。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精彩纷呈,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万亿、到位资金5961.3亿元,分别增长44.1%、41.8%。各方看好甘肃、投资甘肃的热度持续升温。

      ——交通建设再传捷报,瓶颈制约加快破解。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建成投用。通渭、积石山、张家川、清水、灵台、崇信、华池、东乡8个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高速县市区达到80个。建成10个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老区人民期盼多年的平庆铁路开工建设。

      ——民生福祉加力提质,扶弱济困温润陇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增速居全国第2位,比上年前移8位。10件为民实事高质量完成。“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播撒线万名关爱对象结对认亲。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年度任务,4.04万户、14.1万人搬出了安全、搬出了幸福。

      ——抗震救灾打赢首战,守望相助彰显大爱。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习情牵灾区人民,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亲赴灾区慰问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以最快速度打赢打胜抗震救灾遭遇战攻坚战,使灾区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群众生活得到最大限度保障,灾后重建全面有序推进。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面前,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挺膺担当,各方救援力量不畏艰险、火速驰援,兄弟省份和社会各界奉献大爱、倾力相助,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忘我奋战,共同创造了抗震救灾的甘肃速度,生动诠释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极大凝聚了全省人民感恩奋进、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我们谨向投身参与、支持帮助抗震救灾的所有救援人员和各方援助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结果比预期的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精准施策稳增长。制定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强化调度、挖潜增效,经济运行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双过半”、三季度“拓增量”、全年“超预期”。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督查活动,开工重点项目1073个,287个省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90亿元。建成高速(一级)公路508公里。新增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02万公里。金川、通渭、成县、会宁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嘉峪关酒泉机场完成飞行区改扩建,天水、夏河机场成功复航。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成投用,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开工建设。新建5G基站2.12万个。组织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载体的促销活动9731场次。武威汉唐天马城、张掖甘泉文化旅游区、酒泉印象文化艺术休闲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平凉入选“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首个“落地签”外国旅游团包机落地敦煌。各项贷款余额增长8.3%,直接融资增长57.8%,“险资入甘”落地资金145.5亿元。政银企保对接活动授信2420.7亿元。兰州助剂、定西高强挂牌新三板。全省首款“科创贷”落户金昌。争取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1433.6亿元、增长14.5%。中央开展的21个竞争性项目中我省成功入围15个。

      二是创新驱动强产业。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新获批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5个,新增企业创新联合体2家。无氧铜制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7户。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8.3%,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首次达到60%。1名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人一团队荣获“国家工程师奖”。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00个,酒钢集团炼钢焦炉、金川集团铜阳极泥、白银集团白银炉等重点项目完成改造。兰州石化年产120万吨乙烯改造项目预可研报告获得批复。白银集团20万吨高导新材料生产线一期建成投产。金昌镍铜钴新材料、白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被认定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金川集团镍盐公司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重点工业品产量实现突破,精炼铜、电解铝、集成电路产量首次分别突破100万吨、300万吨、600亿块。工业投资提高30.1%,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公司421户。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1%。出让矿业权107宗、收益20.3亿元。新庄、五举、东水泉煤矿建成投产,平山湖、吐鲁东、安家庄、唐家河、九龙川煤矿获国家核准。常乐电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甘谷电厂、连城电厂全面复产,正宁电厂、灵台电厂、张掖电厂二期加快建设。陇电入鲁工程全面开工。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引进落地数字化的经济企业101家。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天水经开区、金昌经开区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百强方阵,排名第52位、第65位,较上年分别提升52位、56位;张掖经开区排名提升6位,保持全国中游序列。

      三是巩固成果促振兴。克服河西地区60年不遇的旱情影响,实现粮食丰产、成果巩固、产业提质、农民增收。建立“1+3”政策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377.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54.58亿斤、增长0.6%。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一键报贫”机制。安排衔接补助资金247.14亿元,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援助资金38.54亿元、消费帮扶88.59亿元。“万企兴万村”新增投资25.86亿元。启动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高于全省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增幅。完成跨省域交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48万亩、资金44.4亿元。创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成1325个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获批创建苹果、马铃薯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与农业农村部成功举办马铃薯大会。“甘味”品牌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三连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制定和美乡村建设政策体系,认定省级和美乡村94个。获批3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7个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功举办美丽乡村国际论坛。甘南扎尕那村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制定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金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动。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5.4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国第5位。

      四是系统治理优生态。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全方面实施。黄河流域甘肃境内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2.68%,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II类。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70个县纳入建设范围,首批开工重点项目22个。完成造林402万亩、种草改良941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98万亩。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6.2%。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9%。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我省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平凉、天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工厂17户。全面完成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第三轮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五是改革开放激活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新签央地合作项目72个、金额1443.6亿元。与工信部联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获省级表彰。新设经营主体32.7万户、增长18.3%,其中新设立企业增长24%。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70亿元。16.77万名干部包抓联企业31.24万户,帮助处理问题4万多项。启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省属煤电、水利、环保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省属企业资产总额和净利润分别增长5.6%、10.9%。快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全方面开展数据直达基层试点, 全省“甘快办”可办事项32.2万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实现“一门进入、一网交易”。标准地出让71宗8171亩。我省6个案例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兰州、张掖、金昌成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发运国际货运班列598列、增长38%。新开通3条国际货运航线个海外仓。外贸出口增长3.8%,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3%。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对。兰州入选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兰州新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六是用情用力惠民生。11类民生支出3569.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与人社部签署部省合作协议,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1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3.2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9.9万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51个,加装电梯800部,改造燃气老旧管网600多公里。开展城市集中供热专项整治,供热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与教育部共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030套。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8万多个。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食堂493个、厕所28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园位1.6万个。新增托育机构827家、托位4.48万个。获批建设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兰大二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86家县医院新增标准化重症救治床位896张。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300个。敦煌研究院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贡献奖”。甘肃简牍博物馆建成开放。礼县发现大型秦代礼制性建筑基址群获评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我省体育健儿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各获2枚金牌。举办第十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退伍军人关爱基金会工作体系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嘉峪关获评新华社“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七是主动创安保稳定。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调处矛盾纠纷38万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宗教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双拥”共建水平全面拓展。制定实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10”方案,疏解融资平台债务1048.4亿元。清收处置不良资产571.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6.1%,不良贷款率下降1.32个百分点。按期完成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任务。“保交楼”交付住房6.83万套,占总任务量的84.4%。打掉涉黑涉恶组织24个,刑事发案连续下降,现行命案连续5年全破。兰州、嘉峪关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方面推进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26%、10.71%、11.54%和30.67%。

      同时,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工作实现新提升,老龄、工会、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统计调查、气象、机关事务、地方志、参事、文史研究、社科、供销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各部门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干劲更加充盈。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实现新突破,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29件,行政复议改革“甘肃模式”在全国推广。开展审计项目4279个,促进增收节支45.23亿元。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地方性法规4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547件、政协委员提案654件、政党协商意见建议211条。从严履行“一岗双责”,廉政建设得到新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极不平凡、殊为不易。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年少有的困难挑战,我省发展承压而上、克难奋进,各方面工作整体进步、全方面提升。这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揽指向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和中央在甘单位,向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向所有关心甘肃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践中,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破解“三个不平衡”需要持续发力,两难多难问题不时出现;经济恢复的基础不够牢固,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挤压企业利润,部分公司制作经营存在困难;美丽甘肃建设任重道远,解决缺水难题尤为紧迫;民营经济占比不高,改善预期还需加力;债务化解和风险处置任务艰巨;政府自身建设尚需进一步拓展,一些干部运用法治化思维、市场化手段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亟需提升,等等。我们肯定直面挑战、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改变,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甘肃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和自身优势加速释放的历史交汇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动能积厚成势,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活力勃发奔涌,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潜力无限、前景广阔。我们要保持信心定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力实施“四强”行动,深入做好“五量”文章,扎实推进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促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动力活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崭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提高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粮食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将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贯穿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争先志气、赶超意识积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势能。抢抓战略机遇,放大比较优势,立足国家所需,发挥甘肃所能,跳起摘桃,争先进位,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坚持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厚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根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坚持以改革办法、市场手段释放高水平发展活力。用好“关键一招”,抓住“最大机遇”,破解要素制约,打通发展堵点,加大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以福祉增进、品质提升夯实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底色。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标本兼治保护生态环境,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让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以实干担当、敢作善为凝聚高水平发展合力。善于抓主抓重,讲求策略方法,政策协同发力,工作同频共振,唱响高水平发展“大合唱”。

      一要更大力度实施“四强”行动。把“四强”行动作为高水平发展的核心抓手,加大统筹实施力度,促进发展质量和总实力整体跃升。

      赋能增效强科技。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六大行动”。实施兰白两区新一轮发展规划纲要。优化整合各类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入推动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争创国家高等研究院,建设高校产业研究院。支持兰州大学、中科院等在甘院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创新型企业向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0家以上。建设重点产业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00亿元。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3%。

      聚势向新强工业。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全方面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升级版”,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深化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三化”改造重点项目300个以上。推动石化产业“减油增化增特”,加快冶金、有色产业向高端延伸。加快实施兰州石化年产120万吨乙烯改造、庆阳轻烃深加工、巨化集团硅氟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争创石化化工、冶金有色、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数字化的经济、生物医药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认定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持续抓好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建设。支持天水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支持金昌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供应基地。

      提速加力强省会。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支持兰州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当好排头兵。着力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开展省会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高质量推进兰北现代城规划建设。高水平创建兰州大学校友经济示范基地。支持兰州新区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百万吨级新能源新材料“储能之谷”。在推进强省会的同时,支持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产业,加快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资源型地区发展,努力形成错位互补、多点发力的发展格局。

      夯基固本强县域。积极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一县一方案、一季一调度、一年一清单”机制,统筹更多政策、资金、力量向县域倾斜。挖掘潜力优势,发展“飞地经济”,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县域达到40个。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开发区达到11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22%。

      二要更大力度促进有效投资。用足用好多重政策机遇,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兰张三四线中武段、中川环线铁路、中川机场三期,加快建设兰合、天陇、西成(甘肃段)、平庆铁路,积极地推进兰张三四线武张段、平凉机场项目。卓尼、临潭新通高速公路。适时启动建设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实施全省水网建设规划,开工建设黄河甘肃段河道防洪治理、白银兴电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加速推进阿克塞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项目建设,争取获批白龙江引水工程,全力做好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等项目前期工作,配合做好黑山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提升。

      促进能源开发利用。加快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争取再开工2-3个抽水蓄能项目。支持酒泉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甘南建设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争取陇电入鲁早日投产、陇电入浙开工建设、陇电入川核准推进。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矿业权常态化出让。争取核准建设12处煤矿,新增煤炭产能3540万吨。抓好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建成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过境管道,开工建设河口至临夏天然气管道工程。力争全省原油产量超1180万吨、天然气产量超8亿立方米。

      提高项目谋划水平。抢抓中央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战略腹地建设机遇,深化前瞻性研究,在建设重点产业集群、重要物资储备基地和重大基础设施上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围绕破解“三个不平衡”,积极努力配合国家做好相关重大工程研究论证,精准谋划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

      三要更大力度释放消费活力。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稳定扩大传统消费。有效促进汽车、住房、家装家居、电子科技类产品等大宗消费。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大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带动消费提质扩容。持续培育兰州、酒泉、天水、张掖、庆阳5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一批步行街、特色餐饮街区,做靓各地美食名片。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热点商圈,发展演艺经济,创建夜间消费聚集区品牌。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力争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政古生物化石景区通过5A级景观质量评价。支持张掖七彩丹霞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推进敦煌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发展研学旅游、户外运动和冰雪经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继续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抓好兰州、酒泉—嘉峪关、庆阳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

      提质升级农村消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实施22个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改造提升14个县域农产品综合批发商业市场。开展绿色产品下乡,推动特色产品进城。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实施快递进村、“一村一站”工程,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举办全省电商大赛。打造10个县域直播电商基地。推进兰州、张掖、天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四要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锚定农业强省目标,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精准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力争覆盖65%以上监测对象,带动脱贫户140万户以上。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主动加强与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沟通对接,继续办好“津陇共振兴”“鲁企走进甘肃”活动。

      致力建设农业现代化大产业。严守耕地红线,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和盐碱地治理,推进石羊河流域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支持张掖打造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工基地、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力争两年内打造10个百亿级产业大县,创建果、薯2个五百亿级和牛、羊、药、菜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营业收入过千万农产品加工公司100家。

      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认定100个左右省级和美乡村,创建500个左右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八改”工程,提升农村条件便利度和群众生活舒适度。开展新一轮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深化张掖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我们要持续建、年年干,打造更多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治理好、乡风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使陇原大地更具特色魅力、更显勃勃生机。

      五要更大力度建设美丽甘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甘肃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全面推进生态保护治理。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着力开展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扎实推进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抓好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和廊道绿化。强化祁连山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管。高质量推进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3个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体系。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方面推进“三北”工程,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快实施34个重点项目。支持陇南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武威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平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推动全面深度节水。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重污染天气防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空气清洁行动,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环境质量管控,消除劣Ⅴ类水体。推进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大力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深入开展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问题排查专项整治。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等整改落实,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稳妥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热情参加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查,推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交易。争创国家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试点园区。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加快兰州、金昌、天水、兰州新区“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

      六要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激活力、增动能,以开放拓路径、促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意见》及我省《若干措施》,开展 “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持续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拓展平台应用,强化数据共享支撑,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实施“五转”工程,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提振民间投资信心,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坚决取消民间资本准入不合理限制。推行审慎监管,实行柔性执法,真心服务企业,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让企业真正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支持兰州新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平台带动作用。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和信用承诺制改革。实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序推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抓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高质量完成陇西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任务。完成省市县三级机构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兰州新区综保区、国家级经开区、铁路航空口岸等平台联动发展。优化完善国际货运班列补贴政策,积极开辟国际货运、客运新航线,争取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中川机场三期配套口岸查验设施设备项目。深入推动兰州、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支持敦煌申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支持肃北县马鬃山兴边富民特色小镇建设,积极争取口岸复通。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继续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坚持招商引资同招商选资相结合,细化“一图谱三清单”,瞄准“三个500强”、上市公司、头部企业,引进更多高技术、高成长性、高的附加价值企业和项目。借助承接产业转移、东西部协作、省际合作等机制,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基金招商、金融招商、以商招商。高水平办好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资金到位率和项目落地率。

      七要更大力度提升民生品质。坚持以人民福祉为念,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全力抓好灾后重建。把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固定性转移安置点精细化服务,维护良好生产生活秩序。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管好用好救灾资金和物资,做到节约高效、公开透明。我们要上下一条心、干群齐努力,加快恢复重建进度,让受灾群众搬进新居。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落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系列专项行动。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其中脱贫劳动力190万人以上。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开展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广泛持久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让暖心善举蔚然成风。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做深做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健全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完善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拓展老年助餐服务。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扎实办好社会事业。加快实施省属高校“双一流”突破和综合改革试点工程。整省推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创建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合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加快“一核两翼三中心”医疗高地建设,打造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县域5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全覆盖,建设县域5大临床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加快建设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推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打造“世界遗产廊道”文化地标。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施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及传统村落保护。办好公祭伏羲大典。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编纂扶贫志、全面小康志。

      各位代表,为民造福是人民政府的永恒追求。我们将继续办好10件为民实事:一是实施中小学“强县中增学位建宿舍扩食堂”工程,全方面提升20所县属高中办学能力,增补学位2万个,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900套、食堂400个;二是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三是利用乡村闲置资源,改造建设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四是继续对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给予资助,录取到本科院校的一次性补助1万元、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的一次性补助8000元;五是启动实施万名低保困难老年人白内障复明工程;六是完成5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乡镇街道闲置资源建设20个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七是对20万名城乡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八是建成投用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加固改造总干渠44.1公里,改造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干渠72.68公里,最大限度缓解白银、武威地区生态生活生产用水矛盾;九是继续实施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水库(池)10座,新建淤地坝40座,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蓄水池300座,建成小微型调蓄设施550座;十是继续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让2万户、6.4万名群众远离危险、福暖四季。

      八要更大力度统筹发展安全。坚持促发展和保安全两手齐抓,持续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企业挂牌上市“玉如意计划”,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金融机构招引激励机制,创新金融招商模式,深入推动“险资入甘”。更好地发挥金融顾问作用。建成甘肃智慧金融平台。全面落实化债方案,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督管理体系,稳妥推进农合机构改革,加快解决中小金融机构历史遗留问题,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举措使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力争清收处置不良资产450亿元左右。按期完成“保交楼”任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和“七+N进”活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深化国防动员红色文化品牌打造,做好“双拥”工作。推进“陇原红色物业”建设行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并且开展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完善落实安全生产体系。全方面提升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水平,深入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实施城镇危旧房改造、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加快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推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成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各位代表,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最鲜明的底色,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定当好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永葆政治本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纲”和“魂”,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坚定厉行法治。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突出重点领域行政立法,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深化拓展行政复议改革。自觉接受人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确保政府权力行而有规、监督有力。诚信是政府的立身之本、履责之基,各级政府一定要有言必行、有诺必践、有约必守,以政务诚信为社会诚信树标杆、作表率。

      强化实干担当。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工作,多办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坚决防止“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坚决防范纠治“新形象工程”。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情况,善于把中央精神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用脚步丈量民情,在一线破解难题,靠实干创造业绩。

      恪守清正廉洁。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深走实,打造廉洁政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标本兼治,堵塞制度漏洞。习惯过紧日子,看好“钱袋子”、管好“账本子”,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有限的财力全部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拼搏成就梦想,实干创造辉煌。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